第三品是在描述佛母摩耶夫人問地藏菩薩閻浮罪報所感惡趣,
地藏菩薩為佛母述說五種因業報而墮於無間地獄的重罪,這五種罪為:
1.不孝父母、或至殺害;
2.出佛身血、毀謗三寶、不尊敬經;
3.侵損常住、玷污僧尼、或伽藍內恣行淫欲、或殺或害;
4.偽做沙門、心非沙門、破用常住、欺誑白衣、違背戒律、種種造惡;
5.偷竊常住財務穀米、飲食衣服、乃至一物不與取者。
地藏菩薩並告訴佛母無間地獄的緣由與內容:
「萬死千生,業感如是。動經億劫,求出無期。此界壞時,寄生他界。他界次壞,轉寄他方。
他方壞時,輾轉相寄。此界成後,還復而來。無間罪報,其事如是。」
「又五事業感,故稱無間」
「1.日夜受罪,以至劫數,無時間絕,故稱無間」
-> 時間上的無間
「2.一人亦滿,多人亦滿,故稱無間」
-> 空間上的無間
「3.罪器叉棒,鷹蛇狼犬...從年竟劫,數那由他,苦楚相連,更無間斷,故稱無間」
-> 苦報上的無間
「4.不問男子女人,羌胡夷狄,老幼貴賤,或龍或神,或天或鬼,罪行業感,悉同受之,故稱無間」
-> 身分上的無間
「5.若墮此獄,從初入時,至百千劫,一日一夜,萬死萬生,求一念間暫住不得,除非業進,方得受生,以此連綿,故稱無間」
-> 罪報受苦的無間
經載「摩耶夫人聞已,愁憂合掌,頂禮而退。」
備註
1: 閻浮,即贍部洲
2: 惡趣,即惡道,三惡道即為地獄道、惡鬼到、畜牲道
3: 出佛身血,在佛修行時 去傷害他的身體
4: 三寶,佛、法、僧
5: 常住,沒有生滅變遷的意思。常指寺院,因寺院是僧人常住的道場。
6: 伽藍,意是指僧眾共住的園林,即寺廟
7: 沙門,古印度宗教名詞,泛指所有出家,修行苦行、禁慾,以乞食為生的宗教人士。
後為佛教所吸收,成為佛教男性出家眾(比丘)的代名詞
8: 白衣,在家人的別稱。原意為白色之衣,後轉指著白衣者,即指在家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