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中,不斷重複一個三段式辨證:

     AAA者,如來說非AAA,是名AAA

     佛說BBB,即非BBB,是名BBB

 

對於佛法的體悟,如人飲水、冷暖自知,自是不需叨絮。

但心中有一念,這與「見山是山、見山不是山、見山還是山」是否是同一種體悟呢?

同樣是要論述對於事物觀察、了解萬物事理、不執著於萬物本相的三段式辨證,

是否其間存在著同一種思維呢?

 

佛說:「凡所有相  皆是虛妄  若見諸相非相  即見如來」

就是要我們對於事物的觀察,要摒棄執著於表相,才能透徹事務的本質與道理,

求佛不在遠處,但存於己心;唯有己心已澄明,才能見如來。

 

而見山是山,是指當我們對於一切事物的道理都不了解時,只知道這是一座山;

當我們知道什麼叫做樹、什麼叫做草、什麼叫做岩石的順向坡、逆向坡,

會去思考什麼機制導致土石流、怎樣休養山林...等,其實見山就已不是山了;

而當我們了悟「天地不仁  以萬物為芻狗」這層道理,知道其實天地自然的力量非人為能及,

或是了解苦、集、滅、道的自然循環,乃至超脫六道生滅循環,

就自然瞭解,無論如何,山就只是一座山而已了。

 

這兩種辯證,是否為同一種邏輯呢?

老衲還在體會中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hliebeb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